企业信息
所在地:高新区柏堰科技园香樟大道188号国信大厦11楼
联系人: 闻涛
电话: 0551-65300113
联系时请说是在网商汇看到的我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企业资讯

申报!2022年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条件及工作要求

2022/5/26 13:59:40   卧涛小编

关于2022年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条件及工作要求,济南的朋友们是否想要了解一下呢?在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那么如果你想要代理申报的话,可以随时联系卧涛科技小编咨询合作。

代理免费咨询热线:18714818797(微信同号),0551-65300113 ,即日起,注册卧涛网,2023年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全国代理统一价格19800元,更有持续更新新各归口补贴政策,一手政策消息随时掌握!(卧涛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体系认证等)

 

一、申报条件

 

1.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优势产业重点领域。

 

2.工程研究中心现有条件满足规定基本要求。研究中心研发设备、研发场所、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等指标应达到《管理办法》规定的基本标准。

 

3.未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4.申请单位应拥有组建运行两年以上的工程研究中心,有规范的工程研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工作要求

 

1.请广泛发动辖区内有意愿、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并指导申报单位编写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材料。

 

2.请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初步审核(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出具初步核查意见正式行文报送我委。

 

3.请于2022年7月1日(周五)前将相关资料文件(正式行文、2022年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基本情况一览表等一式2份)随同申报材料一并报送,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4份,电子版光盘1张(PDF格式申报材料,其中运行情况表及附表另附上Excel格式文件)报送我委(龙奥大厦E804),我委将择优认定。

 

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

 

一章 总 则

 

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和运 行管理,依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山东省科学技术 进步条例》《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2021 年修订),结 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市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认定、运行 评价和监督管理等行为。 市工程研究中心是市发展改革委根据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 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国家和 省市重大战略任务、支撑保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为目 标,由研究开发能力和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 企事业单位设立的科研创新平台或共同设立的创新联合体。市工 程研究中心是济南市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宗旨:

 

(一)坚持目标导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着眼加快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建设面向行业开放服务的创新 平台,搭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桥梁,为实验室技术熟化、 工程化放大和可靠性验证等提供基础条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 力和转化效率。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瞄准国 家和省市战略任务、重点工程中的技术难题,以及产业链、供应 链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等瓶颈 制约,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

 

(三)坚持结果导向,探索有利于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机 制。围绕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 探索建立知识、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 决定报酬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面向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重点产业、 重大项目实际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验研究。

 

(二)以市场为导向,分析研判产业发展态势及需求,开展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系统集成,研制重大 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

 

(三)实行开放式服务,承接各类主体委托的科研开发及工 程化研究任务,为行业提供技术开发及成果工程化的试验、验证 环境。推动技术转移和扩散,持续不断地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 的先进技术、工艺及装备。

 

(四)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为行业提供工程技术验证和咨询服务,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五)引进国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专业化技术人才, 探索人才激励机制,搭建相关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人才库。

 

(六)为培育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做好储备。

 

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全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总体布 局,组织开展市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认定、评价等工作。各区 县发展改革部门是市工程研究中心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 市工程研究中心的推荐申报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报认定

 

第六条 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发展需求, 研究提出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重点支持领域,发布年度申报通 知。

 

第七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申请单位在本领域技术创新中具有地位和竞争优 势。依托单位或牵头单位应当是本市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参与 单位与其在产学研用等方面具有密切协同性。

 

(二)申请单位应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具有完善的人 才激励、成果转化激励和知识产权管理等管理制度。

 

(三)申请单位应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具备良好的产 学研合作基础。积极参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主持市级及以 上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拥有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

 

(四)拟申请市工程研究中心现有研发场所应不少于 1000 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原值不少于 500 万元,固定研发人员应不 少于 20 人。

 

(五)申请单位应拥有组建运行两年以上的工程研究中心, 有规范的工程研究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六)拟认定市工程研究中心应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 任务和目标合理。

 

(七)未因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列入联 合惩戒对象名单。

 

(八)符合国家和省市其他相关规定。

 

第八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一般应采用法人形式组建运行。对 于采取非法人形式组建的市工程研究中心,需要与依托单位在 人、财、物的管理上保持清晰边界,评价指标数据能够独立核算、 有据可查。

 

第九条 申请单位结合自身优势,编制市工程研究中心组建 方案,向主管部门提交有关申报材料。主管部门负责对申请单位 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择优筛选确定推荐申请单位名单,正式行 文报送市发展改革委。

 

第十条 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材 料进行综合评审,结合信用核查和现场抽查情况,按程序研究提 出拟认定市工程研究中心名单,通过委门户网站公示后正式发布。

 

第三章 运行评价

 

第十一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实行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运行 评价制度。市发展改革委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评价,主管部门 每年组织一次自查。

 

第十二条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市工程研究中心评价细 则,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规范、材料报送要求等事项。

 

第十三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运行评价程序:

 

(一)材料提交。依托单位提交市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总结报告、评价数据表、证明材料以及真实性承诺书。

 

(二)材料初审。主管部门对市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材料的真 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报送市发展 改革委。

 

(三)材料核实。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对 市工程研究中心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并依据评价标准 进行评价、打分,形成评价结果。评价得分 85 分及以上为; 60 分至 85 分(不含 85 分)为合格;低于 60 分为不合格。

 

(四)公布结果。市发展改革委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确认, 向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并将市工程研究中心认定及评价结果录入 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第四章 鼓励政策

 

第十四条 对评价结果为的市工程研究中心,优先推荐 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第十五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可根据建设需要,提出创新能力 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列入全市重点项目。

 

第十六条 鼓励市工程研究中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对 于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积极支持申报各类人才工程。

 

第十七条 支持市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研发任 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各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旧 动能转换基金等引导作用,支持市工程研究中心研发成果加快转 化落地。

 

第十八条 鼓励各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出台优惠政策,在科技 项目、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市工程研究中心相应的政 策匹配和扶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加强 对市工程研究中心相关工作的监督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统 计、监测分析和评价等工作。

 

第二十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任务和目标如出现重大调 整,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市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对提报材料和数据 真实性负有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负有初步审核责任,确保相关材 料和数据真实可靠。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市工程研究中心称 号:

 

(一)逾期未报送评价材料;

 

(二)运行评价不合格;

 

(三)提供虚假材料和数据;

 

(四)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

 

(五)存在司法或行政机关认定的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六)依托单位或牵头单位被依法终止。

 

第二十三条 撤销资格的单位自撤销年度起,两年内不再认定。

资讯标签:

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申报条件及工作要求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无